中國車企押寶下一個風口,電動化高端探索加速形成
水滴 丁鵬飛 | 06-17
29814
疫情當下,辦公室和家里兩點一線,久了總有一種說不出的難受,身體上亞健康,心里也壓抑而暴躁,這是一種病,得治?;蛟S遠離鋼筋水泥的城市,去玩兒滑板,釣魚,露營等擁有體驗感的生活方式成為了良藥。
而這些對于“國內皮卡使用場景”的轉變以及“國內皮卡文化”的誕生和發展有著特別重要的推動作用,特別是現在大環境對于皮卡的路上規則也在逐漸開放,更得益于消費升級趨勢愈演愈烈,以及裝載能力優勢,這也讓皮卡市場迎來了屬于自己的春天。
近日,有消息稱吉利于6月17日發布全新新能源品牌“RADAR”。吉利RADAR的目標并不是一般的傳統皮卡,而是將定位高端新能源皮卡,其品牌主張為“全新多元戶外生活方式”,再一次引起了業界人士的廣泛關注。
據悉,該品牌旗下車型或會使用雷神混動系統,同時也會推出純電版,其首款車型預計2022年年內推出。
其實吉利布局皮卡市場并非首次,早在2014年吉利就曾成立“吉利商用車集團”推出唯一皮卡車型“遠程FX”試水皮卡市場,而后因其市場表現慘淡而鮮有耳聞。
值得注意的是,遠征FX既是吉利首款也是目前唯一在售的皮卡車型。據資料顯示,遠程FX是以博越Pro為基礎,非全盤創新的一款新車,也是國內首款沒有大梁的皮卡。與其說是皮卡,該車型不如說是加掛后廂的SUV。
事實上,遠程FX更多是吉利投石問路的一款作品。畢竟據乘聯會數據顯示,今年1-5月銷量前10 皮卡廠商中并無吉利。而且據了解,2021年吉利旗下皮卡銷售不足千輛,市場占有率0.3%左右。顯然,相比于市場在售的皮卡產品,遠程FX并不具備傳統的皮卡車型所擁有的功能特性以及競爭力。
但這一次,吉利RADAR將定位于全新獨立皮卡公司,并把“寶”押在了高端和新能源兩大板塊,將直接對標美國高端新能源品牌RIVIAN,意圖在高端電動皮卡這一藍海市場占據一席之地。
吉利的這輛電動皮卡將打破傳統定義,弱化以往皮卡的工具屬性定位。RADAR品牌的受眾畫像有可能是追求戶外生活、熱愛探險樂趣的年輕用戶,品牌有著注重生活態度和品質,崇尚自由與小資情調的調性。
不難看出,作為全新獨立品牌,吉利希望新車在設計以及整體產品上能有所創新,不再受到傳統品牌的束縛。此外,作為定位高端車型,拖車取電口、拖車安裝口等拖車裝置,從而滿足運送機車、摩托艇等牽引功能,這一點對于消費者來說也非常值得期待。
不過需要注意的是,現階段關于皮卡全面解禁的相關政策,大部分是指導意見。一直以來皮卡在國內被劃歸為輕型貨車行列,在管理上逐漸被各大城市“封鎖”路權。直到2016年,云南、遼寧、河北、河南四省份進行皮卡進城解禁試點,國內才拉開了皮卡解禁的序幕。
此后,各地針對皮卡的禁令有所松動,同時中央層面也陸續出臺放寬皮卡車輛管理和進城限制的政策,比如皮卡取消車身噴字及不用貼反光條、可使用ETC、雙證取消等。
隨著皮卡行業相關利好政策的不斷加碼,國內皮卡市場持續向好。眾多車企紛紛布局皮卡市場,業內對放開皮卡進城的呼聲也越來越高。據中汽協數據顯示,2021年我國皮卡產銷分別完成54.7萬輛和55.4萬輛,同比分別增長11.2%和12.9%,皮卡市場累計銷量首次突破55萬輛大關,創下了歷年新高。
盡管與整體市場同步受到缺芯等外界因素的干擾,皮卡市場仍在各地的解禁政策與長城等廠家的思路轉變下,呈現出日益增大的市場規模。從利好政策助力到企業爭相布局,種種跡象表明國內皮卡市場勢必會迎來嶄新的發展局面。
在此背景下越來越多的車企也開始布局皮卡市場。除了已經憑借長城炮在國內市場一枝獨秀的長城汽車外,三一重工、比亞迪等企業也紛紛展現出進軍皮卡市場的意愿。但是目前皮卡市場依然存在很大的空白,國內市場同時能稱得上高端的皮卡車型幾乎沒有,這次吉利借著RADAR這個全新品牌,并且以純電的形式入場,的確有種一家獨大的味道。
作為前車之鑒,在太平洋的另一端,同樣是致力于電動皮卡的企業Rivian就取得了階段性成功,去年11月通過IPO融資以后便迅速成長起來,成為汽車市場的當紅品牌。消費者對于這個新勢力品牌沒有絲毫懷疑,訂單接踵而來。因此從美國市場的例子來看,高端新能源皮卡市場絕對是有潛力可挖。
目前吉利品牌已經有多個子品牌,包括領克、極氪、沃爾沃、極星、路特斯、smart等,如今隨著RADAR品牌加入,相當于補齊了吉利皮卡市場的空白。而此次RADAR通過新能源切入高端賽道,則有機會做到先入為主,早早在消費者心中確立起固定標簽。
如今的RADAR品牌加入也給了我們新的啟示,換一條賽道奔跑。在新賽道上,向更高的品牌價值發起進攻。特別是在汽車發展變革時刻,這一啟示,給了中國品牌進軍豪華市場的一次新的機遇。
接下來,考驗的就是吉利全新品牌如何講好自己的產品故事,占領市場先手是不夠的,能夠給到消費者什么才更重要。雖然我國汽車工業由于發展時間較短,在進軍豪華車市場存在一定挑戰,但在智能電動汽車時代中,中國車企與外資車企站在同一起跑線,甚至趕超外資企業。得益于中國車企在新能源技術上的優勢,實現“彎道超車”指日可待。